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三年制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助产专业(三年制高职)
专业代码:520202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三、修业年限
以3年为主,可以根据学生灵活学习需求合理、弹性安排学习时间。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 所属专业类(代码) | 对应行业(代码) |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 | 职业资格证书 |
医药卫生大类(52) | 护理类(5202) | 卫生(84) | 各级医院临床助产士;各级医院产科、妇科、新生儿病房的护士;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体、家庭等母婴保健员及健康指导员; | 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健康保健、助产 | 护士证/护士执业资格证 妇幼保健员证 护理员证 育婴师证 营养师证 助产士证 |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扎实的妇幼保健知识和熟练的助产操作技能,能够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而计划生育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临床助产、护理、母婴保健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由素质、知识、能力三个方面的要求组成。
1.素质
(1)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怀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纪守法、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爱好。
2.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助产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相关知识;
(3)掌握与助产专业相关的基础医学、临床护理、预防保健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4)掌握遗传、优生优育的相关知识及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法规。
(5)掌握社区健康服务的相关知识。
(6)熟悉一定的伦理学及心理学知识。
3.能力
(1)能够正确观察和规范处理正常分娩、正常产褥病人并具有新生儿护理及健康指导的能力,能配合医生进行妊娠诊断、产前检查。
(2)具有对难产、产科急危重症病人以及常见急症病人的初步应急处理能力和配合抢救能力。
(3)具有对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观察、护理、预防能力。
(4)具有规范、熟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基本操作技能。
(5)具有开展围产期保健、社区卫生保健、优生优育宣教及对育龄妇女计划生育指导的能力。
(6)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发展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能力,能分析和解决工作实践中的般问题。
(7)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进行良好的人际沟通并参与协作。
(8)具有一定的英语会话能力、基本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
1.公共基础课程
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明确规定,高等职业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明确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育、军事理论与军训、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等课程列入公共必修课程,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党史国史、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公共外语、创新创业教育、健康教育、美育课程、劳动教育、职业素养等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
11门课程,共496学时,30.5学分。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1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45 | 3 |
2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68 | 4 |
3 | 形势与政策 | 7 | 0.5 |
4 | 英语 | 136 | 8 |
5 | 体育(基础、选项、专项) | 108 | 6 |
6 | 军事理论 | 32 | 2 |
7 | 健康教育 | 16 | 1 |
8 | 创新思维与职业生涯规划 | 16 | 1 |
9 | 就业与创业指导 | 16 | 1 |
10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36 | 3 |
11 | 劳动教育 | 16 | 1 |
| 合计 | 496 | 30.5 |
2.专业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正常人体结构、生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病理学、生物化学、护士人文修养、护理学导论、等。
(2)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健康评估、护理基本技术、内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产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母婴保健、助产综合实训、等。
(3)专业拓展课程。主要包括:营养与膳食、传染病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急救护理、护考综合训练等。
(4)素质拓展课程。为本专业“ X” 课程及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均为选修课,主要包括:中医护理、老年照护、母婴护理、家庭保健按摩、大学语文等。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1 | 人体形态与结构 | 96 | 6 |
2 | 生理学 | 64 | 4 |
3 | 生物化学 | 32 | 2 |
4 |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 36 | 2 |
5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54 | 4 |
6 | 药理学 | 54 | 4 |
7 | 护理学导论 | 32 | 2 |
8 | 健康评估 | 72 | 1 |
9 | 护理基本技术* | 126 | 6 |
10 | 内科护理学* | 108 | 2 |
11 | 外科护理学* | 108 | 3 |
12 | 妇科护理学* | 54 | 8 |
13 | 产科护理学* | 108 | 7 |
14 | 儿科护理学* | 60 | 4 |
15 | 护理管理学 | 36 | 2 |
16 |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 | 36 | 2 |
17 | 护理伦理与法规 | 36 | 2 |
18 | 传染病护理学 | 30 | 2 |
19 | 母婴保健 | 30 | 2 |
20 | 助产综合实训 | 30 | 2 |
21 | 社区护理 | 30 | 2 |
22 | 营养与膳食 | 20 | 2 |
23 | 急危重症护理技术 | 40 | 2 |
专业必修课程23门,共1292学时,80学分。
(二)课程内容
1.内科护理学 108学时,7学分;主要包含: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及造血系统、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结缔组织和风湿性疾病、传染病、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它阐述的内科疾病诊治要点、基本诊疗技术操作、内科疾病护理理论等内容在临床护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它既是临床各科护理学的基础,又与它们有着密切的联系。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观察疾病、配合用药及临床综合能力,也为从事其他专科护理工作奠定了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概念及常用诊疗技术配合和操作,理解临床表现、治疗及诊断要点,了解病因与发病机制,能够对内科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并对内科急症协助医师进行抢救和处理的能力等。
2.外科护理学 108学时,7学分;主要包含:外科领域病人临床护理、预防保健以及促进人类健康所必需的基础理论、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培养和强化遵循护理程序的思维方式,利用所掌握的本课程专业知识及技能,开展临床及社区整体护理服务的能力。
3.妇科、产科护理学 162学时,10学分;主要包含:包括孕产妇的护理,妇科疾病患者的护理,计划生育指导及妇女保健等内容。培养学生的为患者提供缓解痛苦,促进康复的护理活动,帮助护理对象尽快获得生活自理能力;为健康女性提供自我保健知识,预防疾病并维持健康状态的能力。
4.儿科护理技术 60学时,2学分;主要包含: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儿童保健、疾病防治和临床护理 培养学生临床对患儿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5.护理基本技术 126学时,7学分;主要包含:护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通过对知识、技术程序和经验积累、以及人文关怀理念的整合,注重教学的整体优化,重点培养学生关怀和照顾病人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基础护理工作作为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基础,贯穿于满足患者对健康需求的始终,为临床专科护理奠定基础。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
表1 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按周)
学期 | 教学 | 考核 | 入学教育 军训 | 毕业 教育 | 实训 | 毕业 实习 | 机动 | 总计 |
1 | 16 | 1 | 2 |
|
|
| 1 | 20 |
2 | 18 | 1 |
|
|
|
| 1 | 20 |
3 | 18 | 1 |
|
|
|
| 1 | 20 |
4 | 10 | 2 |
|
| 2 |
| 6 | 20 |
5 |
|
|
|
|
| 18 | 2 | 20 |
6 | 1 | 1 |
| 1 |
| 15 | 3 | 20 |
总计 | 62 | 6 | 2 | 1 | 2 | 33 | 14 | 120 |
表2 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表
教学形式 | 学时 | 理论与实践学时比 |
理论 | 1272 | 1.3:1 |
实验、实训 | 792 | 1650 |
毕业顶岗实习 | 858 |
共计(学时) | 2922学时 |
课内总学时 | 2004学时 |
(三)教学进程安排 具体见教学进程表(表3)、实践教学进程表(表4):
表3 助产专业教学进程表
课程 分类 | 序号 | 课程名称 | 授课时间分配 | 考试 | 考查 | 学分标准 | 每周授课时间分配 |
合计 | 其中 | 课程性质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理论 | 实训 | 第一 学期 | 第二学期 | 第三学期 | 第一学期 | 第二学期 | 第三学期 | 第五 学期 | 第六 学期 |
2 周 | 16周 | 18周 | 4周 | 18周 | 10周 | 8周 | 18周 | 15周 |
公共基础课程 | 1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45 | 39 | 6 | 必修 |
| 1 | 3 | 入学教育和军训(2学分) | 3*15/ |
| 职业体验 |
|
| 岗位见习 | 毕业实习(33学分) |
2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68 | 60 | 8 | 必修 |
| 2 | 4 |
| 4*17/ |
|
|
3 | 形势与政策 | 7 | 7 |
| 必修 |
| 1,2 | 0.5 | /3*1 | /4*1 |
|
|
4 | 英语 | 136 | 68 | 68 | 必修 |
| 1,2 | 8 | 4 | 4 |
|
|
5 | 体育(基础、选项、专项) | 108 | 4 | 104 | 必修 |
| 1,2,3 | 6 | 2 | 2 | 2 |
|
6 | 军事理论 | 32 | 32 |
| 必修 |
| 1 | 2 | 2 |
|
|
|
7 | 健康教育 | 16 | 16 |
| 必修 |
| 1 | 1 | /2*8 |
|
|
|
8 | 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思维 | 16 | 16 |
| 必修 |
| 1 | 1 | 2*8/ |
|
|
|
9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36 | 24 | 12 | 必修 |
| 2 | 3 |
| 2 |
|
|
10 | 就业与创业指导 | 16 | 16 |
| 必修 |
| 4 | 1 |
|
|
| 2*8/ |
11 | 劳动教育 | 16 | 8 | 8 | 必修 |
| 4 | 1 | 2*2/ | 2*2/ | 2*2/ | 2*2/ |
小计 | 496 | 290 | 206 | | | | 30.5 | | | | |
专业基础课程 | 12 | 人体形态与结构 | 96 | 50 | 46 | 必修 | 1 |
| 6 | 6 |
|
|
|
13 | 生理学 | 64 | 52 | 12 | 必修 | 1 |
| 4 | 4 |
|
|
|
14 | 生物化学 | 32 | 24 | 8 | 必修 |
| 1 | 2 | 2 |
|
|
|
15 |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 36 | 24 | 12 | 必修 |
| 2 | 2 |
| 2 |
|
|
16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54 | 46 | 8 | 必修 | 2 |
| 4 |
| 3 |
|
|
17 | 药理学 | 54 | 46 | 8 | 必修 | 2 |
| 4 |
| 3 |
|
|
18 | 护理学导论 | 32 | 28 | 4 | 必修 | 1 |
| 2 | 2 |
|
|
|
小计 | 368 | 270 | 98 | | | | 24 | 14 | 8 | | |
专业核心课程 | 19 | 健康评估 | 72 | 50 | 22 | 必修 | 2 |
| 4 |
| 4 |
|
|
20 | 护理基本技术* | 126 | 60 | 66 | 必修 | 2 |
| 7 |
| 7 |
|
|
21 | 内科护理学* | 108 | 82 | 26 | 必修 | 3 |
| 7 |
|
| 6 |
|
22 | 外科护理学* | 108 | 82 | 26 | 必修 | 3 |
| 7 |
|
| 6 |
|
23 | 妇科护理学* | 54 | 36 | 18 | 必修 | 3 |
| 3 |
|
| 3 |
|
24 | 产科护理学* | 108 | 58 | 50 | 必修 | 3 |
| 7 |
|
| 6 |
|
25 | 儿科护理学* | 60 | 40 | 20 | 必修 | 4 |
| 3 |
|
|
| 6 |
小计 | 636 | 408 | 228 |
|
|
| 38 |
| 11 | 21 | 6 |
专业拓展课程 | 26 | 护理管理学 | 36 | 20 | 16 | 必修 |
| 3 | 2 |
|
| 2 |
|
27 |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 | 36 | 20 | 16 | 必修 |
| 1 | 2 | 2 |
|
|
|
28 | 护理伦理与法规 | 36 | 20 | 16 | 必修 |
| 3 | 2 |
|
| 2 |
|
29 | 传染病护理学 | 30 | 24 | 6 | 必修 |
| 4 | 2 |
|
|
| 3 |
30 | 母婴保健 | 30 | 22 | 8 | 必修 | 4 |
| 2 |
|
|
| 3 |
31 | 助产综合实训 | 30 | 0 | 30 | 必修 |
| 4 | 2 |
|
|
| 3 |
32 | 社区护理 | 30 | 22 | 8 | 必修 |
| 4 | 2 |
|
|
| 3 |
33 | 营养与膳食 | 20 | 12 | 8 | 必修 |
| 4 | 2 |
|
|
| 3 |
34 | 急救护理 | 40 | 20 | 20 | 必修 | 4 |
| 2 |
|
|
| 3 |
小计 | 288 | 160 | 128 | | | | 18 | 2 | | | 4 | 18 |
素质拓展课程 | 35 | 老年照护 | 36 | 18 | 18 | 选修 |
|
| 2 | 2*8 |
|
| | |
36 | 母婴护理 | 36 | 18 | 18 | 选修 |
|
| 2 | 2*8 |
|
|
|
|
37 | 产后护理 | 36 | 18 | 18 | 选修 |
|
| 2 |
|
|
|
| 2*8 |
38 | 家庭按摩保健 | 36 | 18 | 18 | 选修 |
|
| 2 |
|
|
|
|
|
|
39 | 大学语文 | 36 | 36 |
| 选修 |
|
| 2 |
|
|
|
|
|
|
40 | 中医护理 | 36 | 36 |
| 选修 |
|
| 2 |
|
|
|
|
|
|
小计 | 216 | 144 | 72 | | | | | | | | | | | |
|
专业岗位能力综合训练 | 60 |
| 60 |
|
| 4 | 3 |
|
|
|
|
| 6 |
| 60 |
毕业实习与企业顶岗实习 | 858 |
| 858 |
|
|
| 33 |
|
|
|
|
|
|
| 858 |
总学时 | 2922 | 1272 | 1650 |
|
|
|
|
|
|
|
|
|
|
|
|
毕业考试科目 | 助产专业综合考试 (技能考核+毕业考试) | 每学期开课门数 | 10 | 9 |
| 7 | 9 |
|
考试门次 | 3 | 4 |
| 4 | 2 |
|
考查门次 | 7 | 5 |
| 3 | 7 |
|
备注:
(1)学分计算:一般课程的学分以每18学时折算1学分,超过9学时、不足18学时计0.5学分,不足9学时不计学分;集中进行的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每周为1学分。
(2)*表示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课程。
(3)专业顶岗实习为专业必修课程,每周计1学分(寒、暑假均不计算在内)。
(4)根据需求适时制定和开设本专业“ X” 课程(素质拓展课程)。
表4: 助产专业实践教学进程表
序号 | 实践教学环节 | 项目 | 周数 | 合计课时 | 各学期分配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1 | 专业基础课程 | 人体形态与结构 | 16 | 46 | 46 |
|
|
|
|
|
2 | 生理学 | 18 | 12 | 12 |
|
|
|
|
|
3 | 生物化学 | 18 | 8 | 8 |
|
|
|
|
|
4 |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 18 | 12 |
| 12 |
|
|
|
|
5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18 | 8 |
| 8 |
|
|
|
|
6 | 药理学 | 18 | 8 |
| 8 |
|
|
|
|
7 | 护理学导论 | 18 | 4 | 4 |
|
|
|
|
|
8 | 专业核心课 | 健康评估* | 18 | 22 |
| 22 |
|
|
|
|
9 | 护理基本技术* | 18 | 66 |
| 66 |
|
|
|
|
10 | 内科护理学* | 18 | 26 |
|
| 26 |
|
|
|
11 | 外科护理学* | 18 | 26 |
|
| 26 |
|
|
|
12 | 妇科护理学 | 18 | 18 |
|
| 18 |
|
|
|
13 | 产科护理学 | 18 | 50 |
|
| 50 |
|
|
|
14 | 儿科护理学 | 10 | 20 |
|
|
| 20 |
|
|
15 | 专业拓展课 | 护理管理学 | 18 | 16 |
|
| 16 |
|
|
|
16 |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 | 18 | 16 | 16 |
|
|
|
|
|
17 | 护理伦理与法规 | 18 | 16 |
|
| 16 |
|
|
|
18 | 传染病护理学 | 10 | 6 |
|
|
| 6 |
|
|
19 | 母婴保健 | 10 | 8 |
|
|
| 8 |
|
|
20 | 助产综合实训 | 10 | 30 |
|
|
| 30 |
|
|
21 | 社区护理 | 10 | 8 |
|
|
| 8 |
|
|
22 | 营养与膳食 | 10 | 8 |
|
|
| 8 |
|
|
23 | 急救护理 | 10 | 8 |
|
|
| 8 |
|
|
24 | 岗前/毕业实习 | 岗前综合技能训练 |
| 60 |
|
|
| 60 |
|
|
25 | 毕业实习与企业顶岗实习 | 33 | 858 |
|
|
|
| 858 |
教学进程是对本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实施进程的总体安排,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具体体现。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本专业开设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名称、课程编码、学时学分、学期课程安排、考核方式,并反映有关学时比例要求。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 队伍结构
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25: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一般不低于 60%,专任教师队伍职称、年龄,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合理。
2. 专任教师
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本专业领域有关证书;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护理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护理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每五年累计不少于6 个月的行业医院实践经历。
3. 专业带头人
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护理行业、专业发展,能广泛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医院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教学设计、专业研究能力强,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在本区域或本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
4. 兼职教师
主要从医疗机构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职称,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
(二)教学设施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实训室和实训基地。
1. 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 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 校内实训室基本要求
(1)基础护理实训中心:主要包括备用床、麻醉床、多功能病床、多功能护理人、鼻饲模型、导尿及灌肠模型、各类给药模型等。
(2)专项护理实训室:包括外科实训中心、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母婴护理实训中心和OSCE考站、老年护理实验中心等。主要包括智能化胸腹部检查教学仪、心电图机、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快速血糖仪、心电监护仪、局部创伤模型、瘘管造口术护理模型、手术器械台、常用手术器械包、胎心监护仪、分娩综合技能模型、婴儿护理模型、老年护理模拟人等。
(3)拓展护理实训室:主要包括康复护理相关设备等。
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实训设备先进、具有专职实训室管理人员和完善的实训室管理制度,能满足专业校内实践教学、技能考核等多重功能要求。
3. 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具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与医院校企深度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建立“护理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项目,合作共建护理教研室;与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共建附属医院,共建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能够提供开展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实训活动,实训设施齐备,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确定,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
4. 学生实习基地基本要求
具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能提供护理相关实习岗位,能涵盖当前护理行业发展的主流技术,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有保证实习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严格执行《高等职业学校普通护理专业顶岗实习标准》相关要求内容。目前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省内有28家、省外有13家,其中三甲以上医院占80%以上,
5. 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
具有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等的信息化条件。引导鼓励教师开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化资源等。
1. 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应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 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护理行业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以及护理类实验实训手册等;护理专业操作技术类图书和实务案例类图书;各种护理专业学术期刊。
3. 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
(四)教学方法
1. 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选用典型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 采用教学过程与目标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即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各类作业情况进行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模块结束时,对学生整体技能情况的评价。评价过程中,结合课堂提问、现场操作、课后作业、模块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采分。同时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4.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视频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起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5. 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医疗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6. 积极利用课程网站、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专业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7. 依据各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或选用教材。教材要充分体现项目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8. 专任授课教师熟悉高职教育理念,了解高职教育对象,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兼职授课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充分利用优秀的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护理教学团队,造就适应现代服务需要、具有新型服务理念、德才兼备的优秀护理技能型人才,提高市场就业竞争力。
(五)学习评价
突出过程性评价、目标性评价,注重评价的多元化;考核过程中融入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纲中的内容;同时请专兼职教师(特别是临床一线专家)共同参与,评价体系中包括理论知识、学习态度、实训技能、情感配合四个方面,对学生助产核心课程进行综合评价。
必修课成绩考核分为考试、考查两种方式,课程考核实行以考核理论知识应用、技能水平为主,平时的形成性考核与期末的总结性、实习前的鉴定性考试并重;实习成绩考核由带教教师和校外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情况及其实习报告撰写情况共同考核。毕业考核实行理论考试加护理技能综合性多站考试,即仿真助产工作及临床护理过程,采用典型案例资料和模拟病人,按护理程序思路分为护理评估、诊断和计划、护理操作和健康教育四站进行考核。使考试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使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导标和推力。
评价项目 | 评价内容 | 评价形式 | 权重(%) | 分值 |
过程性评价 | 单元综合评价 | 理论知识 实践技能 | 课堂提问、个别答疑、实验报告 | 10% | 10分 |
学生 自评 | 理论知识 实践技能 | 问卷调查、平台抢答 实训视频 | 5% | 5分 |
学生 互评 | 实践技能 态度情感 | 实训操作 组间互评 | 5% | 5分 |
结果性评价 |
| 理论知识 实践技能 | 理论知识考核(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与实践技能考核(单项考核、综合技能考核) | 70% | 70分 |
第三方评价 | 学生 互评 |
| 实习组长评分 | 5% | 5分 |
医院 评价 | 理论、实践结合 | 入科、出科考试 问卷调查 | 5% | 5分 |
(六)质量管理
1. 制度与文件 学院制定了《教学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院、系部(分院)两级教学管理实施办法》,明确了各级教学组织、教学管理人员管理职责;制定了《教学工作流程》《教学主要环节的质量要求标准》等制度文件,规范了教学环节、教学过程;通过学院《教学督导组工作条例》、《教学检查实施办法》、《教学巡视管理办法》等制度加强对教学运行的质量监控;通过《加强教学秩序的若干规定》、《教学事故的界定及处理办法》等文件界定了教学责任的认定,明确了对教学责任的追究制度。严格贯彻落实学院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注重教学执行力建设,重视发挥教研室主任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方法与途径 学院对教学过程实行了分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质量检查和监控。分层次是指院、系教学质量的监控责任;多渠道是指教学督导组成员、教管人员、教研室主任、教学信息员的教学信息反馈;全方位是指从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大纲的编写、备课、授课、批改作业、学习辅导、实践教学、考核与考试,都有具体的质量监控措施。
3. 离校后管理 专业实习质量监控由实习就业指导办公室负责。实习就业指导办公室通过现场访问检查,深入实习单位走访,与学生座谈等方式进行质量监控,对带教教师进行评价考核。保证了教学各环节的正常运行。
九、毕业要求
依据《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学生完成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教学活动,并获得总学分不少于130学分,准予毕业。其中:
1.公共基础课程不少于30.5学分;
2.专业(技能)课不少于76学分;
3.在二甲及以上医院实习不少于33学分;
4.入学教育和国防教育不少于2学分;
十、附录
一般包括教学进程安排表等。